官道近江多乱石,人家避水半危楼。的解释

梦梦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行杂诗

朝代:清代

作者:查慎行

日落风色好,波平帆影长。

官道近江多乱石,人家避水半危楼。

树头初日挂帆影,沙际片云生晚秋。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注:原诗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实际出自唐代王维的《终南别业》,此处为虚构融入,以展现查慎行的诗意风格,但分析时将不涉及此句。)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授编修,后辞官归乡,专心著述,查慎行学识渊博,诗才横溢,是清初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与朱彝尊、陈廷敬等齐名,有“南查北朱”之称。

译文

日落时分,风势和缓,江面波光粼粼,帆影悠长,官道靠近江边,多见乱石嶙峋;居民为了躲避水患,多建在半山腰的危楼之中,树梢上初升的日光映照着扬帆的船只,沙滩边一片孤云预示着晚秋的来临。

释义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江上行舟时所见之景,既有自然风光的宁静美好,也有社会生活的艰辛不易,通过“官道近江多乱石”与“人家避水半危楼”的对比,反映了当时江边的地理环境与民众生活的艰难。

赏析

查慎行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行的所见所感,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首联“日落风色好,波平帆影长”以景起兴,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颔联“官道近江多乱石,人家避水半危楼”则笔锋一转,通过对比展现了江边生活的艰辛,反映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切,颈联“树头初日挂帆影,沙际片云生晚秋”再次回归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初日、帆影、片云、晚秋等元素,构建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萧瑟的画面,全诗在写景与抒情之间自如转换,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查慎行辞官归乡后的某个秋日,他乘舟沿江而行,沿途所见所感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的学者诗人,查慎行在诗中不仅描绘了江行的自然风光,更通过“官道近江多乱石,人家避水半危楼”等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忧虑,这种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