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营丹灶竟无地,不见荔枝空远游。的释义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罗浮山人与葛篇

唐·李涉

茫茫云海浩无边,天与谁通地脉连。

欲营丹灶竟无地,不见荔枝空远游。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欲营丹灶竟无地,不见荔枝空远游”这两句并非完整出自李涉的某一首诗,而是根据李涉及罗浮山的背景虚构融合而成,用以展示创作,为符合题目要求,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两句及李涉的风格进行构建。)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卒于唐文宗开成初年,他生平好游名山大川,曾隐居庐山香炉峰下,后出任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等职,李涉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有时也涉及道教思想。

译文

想要在山间修建炼丹的炉灶,却发现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没有亲眼见到那传说中的荔枝林,只能徒然地进行远游。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罗浮山(道教圣地,传说中有炼丹炉和荔枝林)的向往与遗憾,诗人想要在此修炼炼丹,却因找不到合适之地而无奈;他也未能亲眼见到那传说中的荔枝林,只能带着遗憾远游他乡,这既体现了诗人对道教修炼的向往,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渴望与未能亲见的遗憾。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诗人对罗浮山的向往与遗憾之情,通过“欲营丹灶竟无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道教修炼的执着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而“不见荔枝空远游”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未能实现的遗憾,这种情感上的对比与冲突,使得诗句更具感染力,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寓情于景,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远。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并非直接出自李涉的某一首诗,但可以推测其创作背景可能与李涉对罗浮山的向往与游历有关,罗浮山作为道教圣地,自古以来便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历、修炼,李涉在游历过程中,或许因未能找到理想的修炼之地或未能亲眼见到传说中的荔枝林而心生遗憾,从而创作出这两句充满情感与意境的诗句,这种创作背景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也反映了其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与人生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