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
秋光满目堪留客,何必求仙访洞天。
(注:“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这两句并非杜牧原诗《山行》中的内容,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此诗中进行了创作,原诗中只有前四句,后四句为本次创作添加。)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咏史抒怀,风格俊爽峭健,后人称之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他的诗作在晚唐成就颇高,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缭绕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后,比二月春花更艳丽,山岭与山谷之间,野火明明灭灭;村庄与村落之间,炊烟袅袅升起,这满目的秋光足以留住远行的客人,又何必去寻访那虚无缥缈的仙境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秋时节山行所见的美景,既有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对人间烟火气息的捕捉,前两句写山路、人家,点明时间和地点;中间两句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后两句则通过“野火”与“炊烟”的描写,展现了山村的宁静与和谐,以及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将深秋山行的所见所感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人以“寒山”、“石径”、“白云”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幽静而深远的背景,而“枫林晚”与“霜叶红”则成为这个背景中最亮丽的色彩,后两句“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更是将自然景色与人间生活巧妙结合,使得整首诗既有诗意的美感,又不失生活的真实与温馨。
创作背景
虽然“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这两句并非杜牧原诗的内容,但我们可以推测,这样的创作灵感可能来源于杜牧在山行过程中的真实所见所感,杜牧一生热爱自然,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他的许多诗作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的融合,这首诗的创作,或许正是他在某个深秋时节,独自驾车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时,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从而产生了创作的冲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牧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