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门巷萧条长绿苔,
故人容鬓各相衰。
平生心事闲难得,
尽在东皋醉后诗。
泠泠秋水石阑干,
古木修篁绕碧潭。
偶得幽闲境,
遂忘尘俗心。
风清月白偏宜夜,
地静林疏不碍寒。
人生适意方为乐,
甲第朱门秖自囚。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门巷里长满了绿苔,显得萧条冷清,故人们的容颜和鬓发都已衰老,一生中难得有闲暇的时光,这些心事都写在了东皋醉后的诗篇里,秋水清冷地流过石栏杆,古老的树木和修长的竹子环绕着碧绿的深潭,偶然间得到这幽静闲适的环境,便忘却了尘世的俗念,清风明月特别适合夜晚,地面寂静,树林稀疏,并不妨碍寒冷,人生只有过得舒适自在才是真正的快乐,那些豪门贵族却只是自我囚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生活环境和心境,通过对比门巷的萧条与自然的清幽,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诗中“人生适意方为乐,甲第朱门秖自囚”两句,更是直接点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认为只有过得自在舒适才是真正的快乐,而那些豪门贵族虽然物质丰富,但精神上却如同被囚禁一般。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生活环境和心境,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诗人通过对比门巷的萧条与自然的清幽,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诗人也通过“人生适意方为乐,甲第朱门秖自囚”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认为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精神的自由和舒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闲居时所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多次贬谪和流离失所,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闲居生活,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争,这首诗正是他在闲居期间,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和抒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