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村居即事
宋·范成大
土膏动後麦苗长,桑眼绽来蚕事兴。
农事东畴堪力穑,人家南陌正蚕耕。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早年仕途不顺,后任地方官,多有政绩,晚年退居石湖,致力于文学创作,范成大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田园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
译文
土壤解冻后,麦苗开始茁壮成长;桑树的芽眼绽开,预示着养蚕的事情即将兴旺起来,在东边的田野上,农民们正忙着耕种,南方的道路上,人家也开始了春蚕的养殖,高处的麦田与青山相接,一片青翠;而靠近水边的低田还未来得及耕种,呈现出一片绿意未浓的景象,整个村庄里桃花杏花盛开,如同锦绣一般,人们在清明节前后,踏着歌声,敲着鼓乐,欢庆春天的到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首联“土膏动後麦苗长,桑眼绽来蚕事兴”直接点题,通过麦苗的生长和桑树的发芽,展现了春天的到来和农事的繁忙,颔联进一步描绘了农民们在田野上忙碌的景象,以及蚕事的兴起,颈联则通过对比高田与低田的不同景象,展现了春天的层次感和丰富性,尾联则以桃花杏花的盛开和人们的欢庆活动,将春天的气氛推向高潮。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农村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田园风光,诗人通过麦苗、桑树、农田、桃花杏花等自然景物,以及农民的耕种、养蚕等农事活动,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也通过对比和烘托的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饱满,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感,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范成大在退居石湖期间创作的,他晚年致力于文学创作,尤其擅长田园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早春农村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也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的繁荣和稳定,以及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欢庆,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这首诗却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展现了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乐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