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望太华
唐·韦应物
举头仰望太华峰,摄衣欲往路无从。
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中。
岩扉不掩昼,松叶自吟风。
谁念幽寒坐呜咽,满山飞雪伴人踪。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晚年仕途不顺,生活清贫,但其诗作却更加贴近自然,富有哲理。
译文
抬头仰望高耸入云的太华峰,我整理衣襟想要前往却找不到路径,太阳隐没在桑树和柘树之外,河水在村落的屋舍间闪烁着光芒,山岩的门户在白天也不曾遮掩,松树叶子在风中自行吟唱,有谁能够理解我在这幽寒之地独自呜咽,只有满山的飞雪陪伴着我的足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太华峰的向往与无奈,以及他在自然中的孤独与沉思,首句“举头仰望太华峰”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太华峰的仰慕之情;次句“摄衣欲往路无从”则透露出诗人想要前往却找不到路径的无奈,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的孤独与沉思,以及对世事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太华峰的雄伟与自然的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人通过“举头仰望”与“摄衣欲往”两个动作,生动地展现了他对太华峰的向往与追求;而“路无从”则暗示了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困惑,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独与沉思,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晚年仕途不顺、生活清贫的时期,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困惑,诗人将目光投向了雄伟的太华峰,希望通过自然的宁静与美丽来寻求内心的慰藉与解脱,当他试图前往太华峰时,却发现找不到路径,这进一步加深了他的孤独与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他对自然的向往、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