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志慕白云乡,俯仰人间每自伤。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刘沧

平生志慕白云乡,俯仰人间每自伤。

欲问渔阳掺挝客,何如濠上鼓琴郎。

秋山入户澄心远,夜水涵空爽气凉。

林月娟娟花影重,此身何处是仙乡。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大中八年(公元854年)进士及第,官华原尉,迁龙门令,工七律,风格苍劲,有《刘沧集》,刘沧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抱负不展、怀才不遇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语言清丽,意境悠远。

译文

我一生都向往着那白云缭绕的仙境,每当俯瞰尘世,心中总是充满哀伤,想要问问那渔阳击鼓的勇士,又怎能比得上濠水边悠然鼓琴的隐士呢?秋天的山峦映入屋内,使人心境澄明而深远,夜晚的水面倒映着天空,带来凉爽的气息,林间月光皎洁,花影重重,我这漂泊之身,究竟何处才是我的仙境呢?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归隐自然的深切向往,以及对现实人生不如意的无奈与自伤,通过对比渔阳勇士的壮志未酬与濠上琴郎的逍遥自在,展现了诗人内心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赏析

1、意境营造:诗中“平生志慕白云乡”一句,直接点明诗人的高远志向,白云乡象征着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理想境界,而“俯仰人间每自伤”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自我感伤。

2、对比手法:通过“渔阳掺挝客”与“濠上鼓琴郎”的对比,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不屑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前者代表着世俗的奋斗与挣扎,后者则是心灵自由的象征。

3、自然描写:“秋山入户澄心远,夜水涵空爽气凉”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山林夜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清新脱俗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4、情感抒发: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刘沧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文人仕途艰难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选择避世隐居,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刘沧也不例外,他虽曾入仕,但仕途并不顺畅,内心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他通过创作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人生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体现了晚唐文人普遍的心理状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