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塞萧条久宿师,参谋承诏上丹墀。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107个月前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送裴侍御归上都》,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楚塞萧条久宿师,参谋承诏上丹墀。

江天渺渺鸿雁去,山色萧萧草木悲。

文苑行人殊未返,金闺才子岂空归。

欲知别后相思处,月照寒潮梦晓晖。

作者及朝代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被贬为南巴尉,仕途坎坷,刘长卿的诗作擅长五律,工于铸意炼字,意境浑厚,情感真挚,是唐代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刘长卿生活在唐代中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社会动荡,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情感深沉,刘长卿在唐代诗坛享有较高声誉,与钱起、郎士元等诗人齐名,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译文

楚地边塞萧条已久,军队长期驻扎在此,参谋官奉诏前往皇宫的红色台阶(丹墀)上朝,江天辽阔,鸿雁南飞,山色萧瑟,草木凋零,一片悲凉景象,文苑中的行人还未归来,金闺中的才子岂能空手而归?要知道离别后相思之处,便是那月光照耀下的寒潮,梦中映照出晨曦的光辉。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楚地边塞的萧条景象和参谋官奉诏上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的期盼,诗中“楚塞萧条久宿师”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军队的疲惫,“参谋承诏上丹墀”则暗示了友人的仕途升迁,接下来的诗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氛围,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真挚,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将离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江天渺渺鸿雁去,山色萧萧草木悲”等句,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还寓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担忧,诗中的“文苑行人殊未返,金闺才子岂空归”等句,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长卿为送别友人裴侍御归上都而作,当时裴侍御因事需要返回上都(今西安),刘长卿作为友人,深感离别之情,于是写下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唐代中期社会的动荡和士人生活的艰辛,也体现了刘长卿作为一位优秀诗人的深厚情感和敏锐洞察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