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谓此生无用处,一身自是一唐虞。的释义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朝代:清代

作者:黄遵宪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苧词。

三春多苦雨,九陌尽尘泥。

莫谓此生无用处,一身自是一唐虞。

江山信美非吾土,风月虽佳岂我思。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著名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早年曾赴日留学,后参与维新变法运动,曾任驻日、英、美等国使馆参赞、领事等职,黄遵宪的诗作风格独特,多抒发爱国忧民之情,反映社会现实,被誉为“诗界革命”的巨擘。

译文

每天都在思念着故乡和祖国,徒然吟唱着白苧(一种古代乐曲)的歌词,春天里总是多雨,道路上满是尘土和泥泞,不要说此生毫无用处,我这一身正如同古代的圣王唐尧和虞舜一样,有着自己的使命和价值,虽然这里的江山美景确实令人陶醉,但它毕竟不是我的家乡;风月虽然美好,却也不是我所思念的。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祖国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坚定信念,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多雨和道路的泥泞,暗喻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艰难,但诗人并未因此消沉,反而以“莫谓此生无用处,一身自是一唐虞”的豪言壮语,表达了自己虽处逆境,但仍怀揣着崇高的理想和抱负,坚信自己的人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真挚,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个人的思乡之情与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紧密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宏大情怀,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如将“江山信美”与“非吾土”相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现实的无奈;又如以“唐虞”象征古代圣王,借以自喻,表达了自己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黄遵宪出使海外期间,当时,他身处异国他乡,远离故土和亲人,内心充满了对故乡和祖国的思念,他也深刻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以及自己作为外交官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这种背景下,黄遵宪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崇高理想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