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步柳
宋·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步柳,香尘隐映,遥隔翠帘幽,细雨垂丝烟缕骤,微风岸帻花枝瘦,平沙争渡人鹄立,长亭下马障泥湿,解缆君须早去程,江涛不奈蒹葭暮。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伤今,“学问渊博,而笔力简古”,亦能独树一格。
译文
平坦的河岸旁小桥边,柳树绵延千步,香尘隐隐,隐约可见翠帘轻挂,幽深静谧,细雨绵绵,柳丝轻垂如烟似缕,微风吹拂,岸上的帽子被吹落,花枝也显得瘦弱,沙滩上人们争着渡河,一个个像白鹤一样站立,长亭边人们下马,马蹄上的障泥都被雨水打湿,你应当早点启程解缆出发,江上的波涛已不容蒹葭在暮色中摇曳。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春日河边的景象,小桥、柳树、细雨、微风、沙滩、长亭、人马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上片主要写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河边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下片则转向抒情,通过“争渡”、“下马”等动作,以及“解缆君须早去程”的劝诫,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不舍。
赏析
这首词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上片的景物描写细腻入微,通过“千步柳”、“香尘隐映”、“细雨垂丝”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氛围,下片则通过“争渡人鹄立”、“下马障泥湿”等动作描写,以及“解缆君须早去程”的劝诫,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和离别的无奈,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离别的感慨,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很可能是王安石在送别友人时所作,王安石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和罢官,这使得他对人生离别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词通过描绘春日河边的景象和离别时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和对人生的感慨,也反映了王安石在文学创作上追求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