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愬画像
唐·胡曾
豪杰何心后世名,材高遇事即峥嵘。
风驱虎豹千军在,身入蛟龙一骑轻。
落日旌旗明虏垒,西风鼓角动江城。
至今淮水东边月,犹照当年旧将营。
作者及朝代
胡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时期,他擅长咏史诗,作品多借古讽今,寓意深刻,风格峻拔,在当时颇有名气。
作者简介
胡曾以咏史诗著称,他的诗作往往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评论,表达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对历史的思考,胡曾的咏史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他的生平事迹虽不甚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着深厚历史素养和敏锐政治洞察力的诗人。
译文
豪杰哪里会在乎后世的名声呢?他们才华横溢,遇到事情就会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和气势,就像风驱虎豹,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又像身入蛟龙,一骑轻兵就能深入敌后,落日余晖下,旌旗鲜明地照耀着敌人的营垒;西风中,鼓角声声震动了江城,直到今天,淮水东边的月亮,还照耀着当年那位将领的营地。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唐代名将李愬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首联指出豪杰并不在意后世的名声,而是注重在现实中展现自己的才能和气势;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生动的战争场景,描绘了李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尾联则以月照旧营的意象,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永恒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李愬为题材,通过对其英雄事迹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英雄豪杰的敬仰和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李愬的英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诗人还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整首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晚期的政治局势有关,当时唐朝国力衰微,边疆不宁,诗人通过咏史的方式,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怀念和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切,李愬作为唐代名将,其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在当时广为传颂,因此成为诗人笔下赞美的对象,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李愬的敬仰之情,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