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斜川
魏晋:陶渊明
开岁倏五十,吾生行归休。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其二
朝霞开宿雾,众水合新流。
霭霭生云雾,萧萧起风湫。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其三
春事方未了,客行发浩歌。
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讹。
闻有田子春,节义为士多。
斯人久已逝,乡里习其讹。
平生各有好,摆落去尘罗。
淹留无近援,忽往成蹉跎。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坡。
但恨斜川暝,常言归日蹉。
从今步步俱回棹,不独山阴兴尽时。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译文
其三译文:
春天的农事还未忙完,我又要踏上旅途,心中充满浩荡的歌声,朋友问我此行将去何方,既不是去做买卖,也不是去传布谣言,我听说有个田子春,他的节义为许多士人所称道,这个人已经去世很久了,但乡里人仍然传颂着他的事迹,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爱好,要摆脱世俗的羁绊,我长久地停留在这里,没有亲近的援助,忽然离去,竟成了虚度时光,现在我如果不及时行乐,怎么知道明年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呢?于是我吩咐家人带上孩子,选择一个吉日良辰,登上远处的山坡,只遗憾斜川的暮色来得太快,人们常说归来的日子总是匆匆,从今以后,我每走一步都要回头看看船桨,不只是在山阴游玩兴尽时才如此啊。
释义
这首诗是陶渊明在斜川游玩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时光的珍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与友人的聚会,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和谐的心境,最后一句“从今步步俱回棹,不独山阴兴尽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每一步都能像现在一样,珍惜并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斜川的美丽景色和诗人与友人的欢聚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由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许,最后一句“从今步步俱回棹,不独山阴兴尽时”不仅是对此次游玩的总结,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领悟,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时刻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陶渊明晚年时期,当时他已经辞去了官职,回到了田园生活中,斜川是他经常游玩的地方,这里的美景和宁静的生活让他感到无比惬意,在一次与友人的聚会中,他即兴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时光的珍惜,这首诗也反映了陶渊明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