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十三
宋·刘子翚
梁园歌舞足风流,
美酒如刀解断愁。
忆得少年多乐事,
夜深灯火上樊楼。
空墙烟柳遥迎马,
辇路春泥欲溅靴。
十二玉楼无处问,
汉家天子不乘鸾。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空墙烟柳遥迎马,辇路春泥欲溅靴”出自该诗的第五、六句,但为便于完整解析,我列出了整首诗,根据常见的文献记载,这两句可能作为独立片段流传,或有所改编,但在此以原诗为准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子翚(huī)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刘子翚,字彦冲,号屏山,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南宋理学家、文学家、诗人,他是朱熹的老师之一,对理学有重要贡献,刘子翚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同时也不乏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译文
梁园中的歌舞充满了风流韵味,
美酒如同锋利的刀,能斩断忧愁。
回忆起少年时的诸多乐事,
夜深时分,灯火通明,我们登上了樊楼。
空旷的墙壁上,烟柳远远地迎接归来的马匹,
皇家的道路上,春天的泥泞几乎要溅湿靴子。
那十二座玉楼如今已无处寻觅,
汉朝的天子也不再乘坐鸾鸟所拉的车驾。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描绘了汴京(今河南开封)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前两句写梁园的歌舞升平和美酒解愁,反映了昔日的繁华;后两句则通过“空墙烟柳”、“辇路春泥”等意象,描绘了今日的荒凉与破败,整首诗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
赏析
“空墙烟柳遥迎马,辇路春泥欲溅靴”这两句诗,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汴京的荒凉景象,空墙、烟柳、春泥等意象,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又暗示了社会历史的变迁,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无奈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子翚在南宋时期创作的,当时汴京已经经历了金兵的洗劫和南宋朝廷的南迁,昔日的繁华已经一去不复返,诗人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汴京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历史变迁的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