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不觉凭阑久,待得林鸦接翅还。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五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夕阳不觉凭阑久,待得林鸦接翅还。

(注:“夕阳不觉凭阑久,待得林鸦接翅还”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系列中的任何一篇,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并构想为《归园田居·其五》的结尾部分,进行创意性解析。)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译文

(整体译文,包含添加的句子)

心中惆怅独自策马而归,道路崎岖穿越丛林小径,山涧清澈且水浅,可以洗去我的双脚尘埃,过滤掉新酿的美酒,邀请邻居一起品尝,太阳落入室内,天色渐暗,用荆条代替蜡烛照明,欢乐的时光总觉得夜晚短暂,不知不觉又到了天明,夕阳西下,我倚着栏杆不觉时间已久,等待着林中的乌鸦翅膀相接飞回巢穴。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添加的“夕阳不觉凭阑久,待得林鸦接翅还”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宁静而悠长的田园生活,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赏析

这两句诗以夕阳和林鸦为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寞的黄昏氛围,诗人凭阑久立,不觉夕阳西下,表现出他对田园生活的沉醉和留恋,而“待得林鸦接翅还”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自然界生物归巢的温馨场景,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画面,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归隐后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夕阳不觉凭阑久,待得林鸦接翅还”这两句并非陶渊明原诗中的句子,但我们可以构想其创作背景,陶渊明在归隐田园后,过上了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生活,他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并从中汲取灵感,这两句诗可能是他在某个黄昏时分,凭栏远眺,看到夕阳西下、林鸦归巢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哀愁和宁静,于是将其融入诗中,以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