憔悴前朝白发郎,祠庭赋禄玷恩光。全诗是什么?

春秋8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憔悴前朝白发郎,祠庭赋禄玷恩光”,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沧的《经炀帝行宫》,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经炀帝行宫》

唐·刘沧

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

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残柳宫前空映月,荒苔阶上自生波。

憔悴前朝白发郎,祠庭赋禄玷恩光。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境内),大中八年(公元854年)进士及第,官华原尉,迁龙门令,诗风与贾岛相近,有《刘沧集》传世。《全唐诗》录其诗一卷。

译文

这里曾经是皇帝车驾经过的地方,如今浮云流水都已过去,不知怎么样了,南国的美人已经香消玉殒,她们的怨恨随着东风融入了漫山遍野的芳草中,残破的柳树在宫殿前孤独地映照着月光,荒芜的苔藓在台阶上自生自灭,泛起层层波纹,我这位前朝的白发老臣,如今在这祠庭里领取俸禄,真是玷污了朝廷的恩光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炀帝行宫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隋朝灭亡的感慨和对前朝旧臣的同情,诗中“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两句,以美人香消玉殒、芳草含怨的意象,暗喻隋朝的灭亡和人民的苦难,而“憔悴前朝白发郎,祠庭赋禄玷恩光”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作为前朝旧臣的感慨和自责。

赏析

这首诗以炀帝行宫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无奈感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浮云流水”、“香销南国美人尽”、“残柳宫前空映月”等,都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人也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突出了炀帝行宫的荒凉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憔悴与自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沧在游览炀帝行宫时所作,炀帝行宫是隋朝皇帝杨广在巡游时建造的宫殿,后来随着隋朝的灭亡而荒废,刘沧在游览这座宫殿时,触景生情,想起了隋朝的历史和自己作为前朝旧臣的遭遇,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自责的诗篇,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无奈感慨,也展现了诗人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士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