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南渡
朝代:南朝·宋
作者:刘义庆
不望夷吾出江左,
新亭对泣亦无人!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年-444年),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官员,他是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袭封临川王,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曾招聚文学之士夜谈,编有《世说新语》一书,这是中国南朝宋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多个小故事组成,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他还著有《幽明录》等作品。
译文
不再期望有如管夷吾(管仲)那样的人才从江东崛起,
就连在新亭相对而泣的人也已没有了!
释义
“不望夷吾出江左”中的“夷吾”指的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这里借指能够力挽狂澜、振兴国家的贤才。“江左”则是对江东地区的称呼,通常指南朝宋的地域。“新亭对泣”是一个典故,指东晋初年,南渡士人在新亭宴饮时因怀念故土而相对哭泣的故事,象征着对故国的怀念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简短而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南朝宋时期国家衰微、人才凋零的深深忧虑和无奈,首句“不望夷吾出江左”直接点出了诗人对国家缺乏贤才的失望,而“新亭对泣亦无人”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绝望的氛围,连那些曾经在新亭相对而泣、怀念故土的人都已经不再,意味着连对故国的怀念和哀愁都已消失,国家的前景更加堪忧。
创作背景
南朝宋时期,国家经历了多次战乱和动荡,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国家实力逐渐衰弱,刘义庆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深感忧虑,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缺乏贤才、国家衰微的深深忧虑和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以及对于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和悲哀。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奈,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