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天风忽吹不得住,东下巴峡泛洞庭。
(注:“天风忽吹不得住,东下巴峡泛洞庭”并非李白《早发白帝城》原句,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进行创意性融入,原诗后两句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以下分析基于修改后的内容。)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反映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译文
清晨,我告别了在彩云缭绕中的白帝城,乘坐一叶轻舟,千里之外的江陵一日之间就能到达,两岸的猿猴啼叫声不断,仿佛挽留着我,但天风忽然吹来,让我无法停留,于是我继续东行,穿越巴峡,泛舟于广阔的洞庭湖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白在离开白帝城时的畅快心情和沿途所见的美景,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天风忽吹不得住”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也暗示了命运的不可抗拒,而“东下巴峡泛洞庭”则预示了新的旅程的开始,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李白独特的个性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通过“朝辞白帝彩云间”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而“两岸猿声啼不住”则通过听觉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天风忽吹不得住,东下巴峡泛洞庭”两句,既是对前文的呼应,也是对诗人人生哲学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坦然接受和对未来的积极追求。
创作背景
虽然“天风忽吹不得住,东下巴峡泛洞庭”并非李白《早发白帝城》的原句,但我们可以结合原诗的创作背景进行解读,据史书记载,李白在安史之乱期间曾一度被囚禁于白帝城,后来因朝廷大赦而得以释放,在获得自由后,他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乘船东下,沿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而“天风忽吹不得住,东下巴峡泛洞庭”的融入,则可能是后人在传颂过程中为了增强诗歌的韵味和意境而进行的创意性添加,这样的改动不仅保留了原诗的精神内核,还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