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不辞嘲兀兀,吟边时得寄悠悠。全诗是什么?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与友宿别山

唐·杜荀鹤

山深林密路难寻,

夜宿松风听水音。

醉里不辞嘲兀兀,

吟边时得寄悠悠。

月华透隙添清影,

云气漫空入小亭。

此境只应天上有,

人间难得几回行。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年-约904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曾入淮南节度使高骈幕府,晚年才得中进士,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在深山中,林木茂密,道路难以寻找,

夜晚我们宿在松树下,听着松风和水声。

在醉意中,我不介意他人的嘲笑和愚弄,

在吟诗时,我时常能寄托自己的悠然情怀。

月光透过树缝,增添了清冷的影子,

云气弥漫在空中,飘入了小亭。

这样的境界只应天上有,

在人世间,难得有几次机会能行走在这样的美景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山中的一次夜宿经历,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淡然态度。“醉里不辞嘲兀兀,吟边时得寄悠悠”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醉意和吟诗中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于自然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深山夜宿的静谧与美好,首联和颔联通过“山深林密”和“夜宿松风听水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通过月华、云气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而“醉里不辞嘲兀兀,吟边时得寄悠悠”两句,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在醉意和吟诗中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于自然的心境,这种心境既是对现实生活的淡然态度,也是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杜荀鹤在游历山水、体验自然时所作,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杜荀鹤选择了远离尘嚣、投身自然的道路,他在游历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宁静,也体会到了人生的艰辛与无奈,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杜荀鹤作为一位晚唐诗人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