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寄友人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应物
山水迢迢路几重,正使寄声无薛孟。
不妨同里有荀陈,共话桑麻乐未央。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右庶子、苏州刺史等职,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晚年仕途不顺,转而寄情于山水之间,其诗作多反映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译文
山水重重,路途遥远,即使想要托人带信给你,却找不到像薛孟那样可靠的人。
但幸运的是,我们同乡里就有像荀淑、陈寔那样的贤士,我们可以一起谈论农事,享受无尽的欢乐。
(注:薛孟为虚构人物,此处用以指代可信赖的友人;荀淑、陈寔均为东汉末年名士,以德行著称,此处借指同乡的贤达之士。)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虽路途遥远、难以直接通信,但幸有同乡的贤达之士可以共叙友情、分享生活的喜悦,诗中“正使寄声无薛孟”一句,既表达了通信之难,又隐含了对可靠友人的期盼;“不妨同里有荀陈”则转而表达了因有贤达同乡而感到的欣慰和满足。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其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间的友情画卷,诗人通过“山水迢迢路几重”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遥远而艰难的通信背景,进而引出“正使寄声无薛孟”的无奈与期盼,诗人并未沉溺于这种无奈之中,而是转而以“不妨同里有荀陈”的乐观态度,展现了与同乡贤达共叙友情的喜悦,这种情感的转变,既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展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乐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晚年仕途不顺、隐居山林之时,在仕途失意、远离尘嚣的日子里,诗人更加珍视与友人的情谊,也更加向往那种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同乡贤达的感激之情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友情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以及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豁达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