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桃源行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寻访,惟恐仙源路未通。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鳌玉蝀浮仙桥。
洞天福地何所依,岂知昔日秦皇帝。
只今惟有西流水,曾见秦皇入海船。
咸阳数里改人面,唯有青山送客还。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头云气半朦胧。
寻得仙源访隐沦,但见空山闻犬吠。
山回忽得烟村路,始信桃源是地仙。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渔舟随着流水行驶,喜爱这春天的山景;两岸是盛开的桃花,夹岸相映,将古老的渡口点缀得更加美丽,坐在船上远远地看着两岸盛开的桃花,不知不觉已经走得很远了;沿着曲折的溪水前行,竟然找不到一个人影,走到山口处,船儿只能沿着山脚暗暗前行;不久,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展现在眼前,远远望见一处云树缭绕的地方,走近一看,却是一片繁花似锦的村庄,村中的樵夫初次见到我,便告诉我他们姓汉;而村中的居民,依然穿着秦代的衣服,他们共同居住在这武陵源里,还从世外仙境里建起了田园,月明之夜,松下房舍门窗掩映在一片寂静之中;太阳升起,云雾缭绕的村庄里鸡犬声开始喧闹,听说有俗客前来,村中的人们争着来迎接;大家争相邀请我到家里做客,询问外面的事情,清晨,街巷里清扫着落花,家家户户的大门都敞开着;傍晚时分,渔人、樵夫都乘着小舟回到村里,他们当初为了躲避战乱,离开人间,来到这仙境般的桃源;等到成仙之后,就再也不愿回到人间了,峡中的人们哪里知道世上还有人事呢?世人只能远远地望着那云雾缭绕的桃源仙境,我并不怀疑仙境难寻,只是担心通往桃源的路没有开通,桃源的倒影映在清澈的湖水中,金光闪闪,仿佛一座浮在仙桥上的宫殿,那洞天福地究竟在哪里?哪里知道昔日的秦始皇也曾来过这里寻找仙源呢?如今只有那西流的溪水,还曾见过秦始皇入海求仙的船,咸阳城经过了几百年的变迁,早已改换了模样;只有那青山依旧,迎送着来来往往的过客,犬吠声中,桃花带着雨水更加娇艳;树头的云气半明半暗,仿佛仙境一般,我寻访着仙境,却只见空山之中传来阵阵犬吠声,转过山去,忽然看到一条烟雾缭绕的村庄小路,这才相信,那桃源仙境原来就是人间的地仙居住之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渔人进入桃花源的经过,展现了桃花源宁静、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以及人们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将桃花源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桃花源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陶醉,诗人也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桃花源与外面的世界进行对比,突出了桃花源的独特之处,诗人还通过描绘人们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方式,展现了理想社会的风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维根据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改编而成的,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宁静祥和的桃花源,寄托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王维深受其影响,便以诗歌的形式将这一故事再现出来,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王维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们渴望找到一个安宁祥和的避难所,而桃花源正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地方,因此这首诗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