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雨寄情
宋·陆游
了却文书早寻睡,
檐声偏爱枕间闻。
孤灯寂寂寒更永,
细雨潇潇夜气分。
梦里江山千里远,
醒来人事几多温。
此身虽老心犹壮,
犹喜诗书伴晨昏。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陆游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处理完公文后早早寻求睡眠,
特别喜欢听屋檐下的雨声落在枕边。
孤灯下寂静无声寒夜漫长,
细雨潇潇划分了夜的氛围。
梦中仿佛跨越千山万水,
醒来后人事的温情依旧萦绕心头。
虽然身体已经老去但心志犹存,
依然欣喜于诗书陪伴的每一个晨昏。
释义
本诗描绘了诗人在处理完公务后的夜晚,享受听雨入眠的宁静时光,以及梦中与现实的交织情感,通过孤灯、细雨、梦境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当前生活的珍惜,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虽老犹壮、以诗书为伴的乐观态度。
赏析
本诗以“了却文书早寻睡”开篇,直接点出诗人忙碌后的闲适心境,而“檐声偏爱枕间闻”则通过听雨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中间两联通过孤灯、细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不失温馨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尾联“此身虽老心犹壮,犹喜诗书伴晨昏”则表达了诗人虽年事已高但志向不减,以诗书为伴的豁达情怀。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虽已辞去官职,但仍心系国家,常以诗书为伴,抒发胸中块垒,在一个雨夜,诗人处理完手头的文书后,独自躺在床上聆听雨声,心中涌动着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表达内心情感和生活态度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晚年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以及他对人生、对国家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