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生江浦千帆晓,月落山城一笛秋。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向东遥望海天一色,傍晚时分景色茫茫;山势连绵不断,河流宽广悠长,万家灯火在城的四周闪烁,一道银河倒映在水中央,江风吹拂,千帆竞渡,晨光初现;月落西山,山城寂静,秋笛悠扬,能否到江楼来一同消暑?比起您的茅舍,这里更加清凉宜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江楼远眺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友人的邀请,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壮阔;颔联写万家灯火与银河相映,构成一幅繁华而宁静的夜景;颈联通过“风生千帆”与“月落一笛”的对比,展现了江浦与山城的不同风貌;尾联则直接发出邀请,希望友人能来江楼共赏美景,享受清凉。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江楼夕望的壮丽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颈联“风生江浦千帆晓,月落山城一笛秋”尤为精彩,不仅描绘了江浦与山城的不同景象,还通过“千帆”与“一笛”的对比,展现了动与静、繁与简的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尾联的邀请则显得自然亲切,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江楼远眺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此时身处江楼,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色和繁华的城市景象,心中充满了感慨和喜悦,他也希望与友人分享这份美好,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邀请之意的诗歌,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高超的诗歌技艺,也反映了他热爱生活、珍视友情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