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身如不系舟,曾从楚尾客秦头。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李群玉

身在三湘四水愁,

行吟年复又年秋。

更将雅意凌云笔,

醉折奇花五色笺。

平日身如不系舟,

曾从楚尾客秦头。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平日身如不系舟,曾从楚尾客秦头”实际上出自李群玉的《湘水吟》,但为便于解析,我保留了整首诗,并在后文针对您关心的两句进行详细分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他早年曾游历四方,广交文友,诗名远播,其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怀,李群玉虽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历和隐居中度过,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译文

(针对您关心的两句)

平日身如不系舟,

(我平日里就像那没有系缆绳的小舟,)

曾从楚尾客秦头。

(曾经从楚地的尽头漂泊到秦地的边境。)

释义

“平日身如不系舟”一句,用“不系舟”比喻自己漂泊不定、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曾从楚尾客秦头”则具体描述了诗人的游历经历,从楚地(今湖南一带)的尽头一直游历到秦地(今陕西一带)的边境,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阅历。

赏析

这两句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具体的游历经历,展现了诗人李群玉不羁的个性和对自由生活的热爱,通过“不系舟”的意象,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不受世俗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而“曾从楚尾客秦头”则进一步丰富了诗人的形象,使他成为一个游历四方、见多识广的文人墨客,这两句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李群玉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难以施展抱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游历四方、寄情山水的生活方式,在游历过程中,诗人深刻感受到了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无常,这些感受都融入了他的诗作之中。《湘水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描绘湘水的美丽景色和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