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剑南走尘土,肺热烦促无时平。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赴梓州留别群官

唐·韦应物

萧萧班马鸣,惆怅别群公。

天寒酒薄愁,夜永霜凝冻。

两年剑南走尘土,肺热烦促无时平。

今日始得辞簪珮,便令江上数峰青。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风格清新淡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萧萧的马鸣声响起,心中惆怅地与各位同僚道别,天气寒冷,酒意淡薄,愁绪难以排解,夜晚漫长,霜冻凝结,在剑南道奔波了两年,尘土飞扬,肺热烦闷,没有一刻安宁,今天终于能够辞去官职,让心灵得以解脱,仿佛看见江上那几座青翠的山峰在向我招手。

释义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赴梓州(今四川三台)任职前,与同事们道别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对过去两年在剑南道奔波劳碌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即将开始的闲适生活的向往。

赏析

1、情感真挚:诗中通过“萧萧班马鸣”和“惆怅别群公”等句,生动地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和心情,情感真挚动人。

2、景物描写:诗人巧妙地运用“天寒酒薄愁,夜永霜凝冻”等句,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冷的氛围。

3、对比手法:诗中“两年剑南走尘土,肺热烦促无时平”与“今日始得辞簪珮,便令江上数峰青”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厌倦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4、语言优美: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左右被任命为剑南西川节度使行军司马,负责处理剑南地区的军务和政务,在剑南道任职期间,韦应物奔波劳碌,生活艰辛,贞元三年(787年),韦应物被调任为梓州刺史,在赴任前与同事们道别时,写下了这首《赴梓州留别群官》,诗中表达了他对过去两年奔波劳碌生活的感慨和对即将开始的闲适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唐代官员在仕途中的艰辛与不易。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