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论炊熟香生甑,已觉抄来雪满匙。的释义

梦梦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食笋十韵

唐·白居易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

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

紫箨坼新苔,素肌擘纤玉。

蒙茸出箨茸,洁腻濯霜露。

未论炊熟香生甑,已觉抄来雪满匙。

候火低焰烧,炙手高枝举。

转置炊熟中,柔腻而滑美。

是时正霜风,岁晚百卉死。

凋悴无颜色,凋零失芳菲。

独有此君青,亭亭似相识。

寒天日暮倚修竹,我亦曾见屈原哭。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作者简介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自幼聪颖,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元和年间曾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杭州、苏州刺史,晚年闲居洛阳,白居易的诗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译文

在这个竹乡之地,春笋遍布山谷,山民们折下一大抱,早早拿到市场上去卖,因为数量众多,所以价格很便宜,两钱就能买到一束,把它们放在炊甑里,和饭一起煮熟,剥去紫色的笋壳,露出里面洁白如玉的笋肉,还带着霜露的清新,还没有等到煮熟,就已经能闻到甑中飘出的香气,而抄起一匙笋片,就像看到了满匙的白雪,用小火慢慢烤制,高枝上的笋片烤得人手都热了,再放到煮熟的饭中,吃起来柔腻滑美,这时正是霜风凛冽的时节,百花凋零,失去了颜色和芳香,只有这竹子依然青翠,亭亭玉立,仿佛与我相识,在寒冷的天气里,我倚靠在修长的竹子上,不禁想起了曾经见过屈原哭泣的情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竹乡春笋的丰收景象和烹饪后的美味,以及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赞美,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笋从采摘到烹饪的全过程,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历史的追忆。

赏析

这首诗以春笋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诗人以“未论炊熟香生甑,已觉抄来雪满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春笋的洁白如玉和香气四溢,使读者仿佛能够闻到那扑鼻而来的香气,看到那一匙匙如雪般洁白的笋片,诗人也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春笋在寒冷季节中的独特魅力,以及竹子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闲居洛阳,对自然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一次游览竹乡时,他被那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食笋十韵》,诗中通过对春笋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也反映了诗人晚年时期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