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上三峡》,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上三峡
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船上急滩如退鷁,人缘绝壁似飞猱。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不住声。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巫山高耸入云,巴水滔滔流淌,巴水似乎可以流尽,但青天却没有尽头,我连续三天早晨登上黄牛峡,又连续三天晚上还在黄牛峡徘徊,就这样三天又三天,不知不觉间我的鬓发已经斑白,船在急滩上行驶如同倒退的鷁鸟,人沿着绝壁攀爬就像飞腾的猿猴,早晨的云雾和晚上的细雨都是空谈,只有那猿猴的啼声一夜不停。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白上三峡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展现了三峡的险峻和壮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叹息。
赏析:
1、意境深远:诗中通过描绘巫山的高耸和巴水的滔滔,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三峡的壮丽景色。
2、比喻生动:诗人用“退鷁”和“飞猱”来比喻船在急滩上的行驶和人在绝壁上的攀爬,形象生动,富有动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情感真挚:诗人在描绘三峡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叹息,情感真挚,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游历三峡时所作,三峡以其险峻和壮丽而闻名,李白在游历过程中被其景色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三峡景色的诗歌,诗中不仅展现了三峡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上三峡》是一首描绘三峡景色的佳作,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展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真挚情感,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唐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