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酌易醒归薄暮,又成支枕独焚香。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夜有怀

唐·杜牧

月当楼外幔,风定池边莲。

夜色凝深翠,秋声入管弦。

浅酌易醒归薄暮,又成支枕独焚香。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干。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明丽隽永,内容多抒发个人抱负、感慨历史兴衰,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译文

月光洒在楼外的帷幔上,池边的莲花在微风停止后静静伫立,夜色中,深绿的景致仿佛凝固,秋的声音融入了管弦乐中,我浅酌了几杯,容易醒来,时已薄暮,于是又独自支撑着枕头,点燃香炉中的香,梦中因远别而哭泣,难以唤醒,醒来后急忙书写书信,墨迹还未干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中的静谧与深沉,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远的氛围,颈联“浅酌易醒归薄暮,又成支枕独焚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愁绪,浅酌之后容易醒来,独自面对黄昏,只能依靠枕头,点燃香火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尾联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杜牧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诗中“浅酌易醒归薄暮”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敏感与脆弱,而“又成支枕独焚香”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诗人通过焚香这一行为,试图在寂静的夜晚中寻找一丝心灵的平静与安慰,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仕途不顺、情感受挫的时期,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杜牧虽然才华横溢,但仕途并不顺畅,多次遭贬谪,他在情感上也经历了许多波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现实的不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诗中深沉而复杂的情感,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牧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