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欲脱犹吟叶,耿耿微明未灭灯。全诗是什么?

梦梦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夜感怀

唐·李商隐

萧萧欲脱犹吟叶,耿耿微明未灭灯。

孤枕冷衾愁不眠,满庭秋色病难胜。

霜飞月落寒声远,露点花疏冷影层。

欲问天涯何处是,心随秋梦入蓬瀛。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他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作者简介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但仕途并不顺利,一生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和个人的苦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秋风中,树叶萧萧作响,似乎即将脱落,却仍在吟唱着最后的生命之歌;微弱的灯光下,灯火耿耿,尚未完全熄灭,我独自躺在冰冷的枕席上,愁绪满怀,难以入眠;满庭的秋色更让我感到病体难支,霜飞月落,寒声远播;露珠点缀在稀疏的花朵上,冷影层层叠叠,我想询问天涯何处是归途,但心已随着秋梦飞向了遥远的仙境。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凄凉景象,通过落叶、孤灯、冷衾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病痛的折磨,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远方和仙境的向往,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首联“萧萧欲脱犹吟叶,耿耿微明未灭灯”以落叶和灯火为意象,形象地表现了秋夜的凄凉和诗人的孤独,颔联“孤枕冷衾愁不眠,满庭秋色病难胜”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愁苦和病痛的折磨,颈联“霜飞月落寒声远,露点花疏冷影层”以霜、月、露、花等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进一步烘托了秋夜的寒冷和凄清,尾联“欲问天涯何处是,心随秋梦入蓬瀛”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仙境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逃避和不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晚唐社会的黑暗和个人的苦闷,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凄凉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愁苦和病痛的折磨,他也通过向往远方和仙境来表达对现实的逃避和不满,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