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剥啄不嫌渠,但恨此味无人领。出自哪首诗?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剥啄行

宋·杨万里

风前剥啄不嫌渠,但恨此味无人领。

老病畏惊如畏虎,剥啄何妨且学哑。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作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善于捕捉并表现生活中的细节,富有生活气息。

译文

门前的敲门声我并不嫌弃它,只是遗憾这种声音(或指敲门所带来的某种情感或事物)无人能够领会,我年老多病,害怕被惊扰如同害怕老虎一样,敲门声啊,你何不暂且学学哑巴,不要发出声响呢?

释义

“门前剥啄不嫌渠,但恨此味无人领”两句,剥啄指敲门声,渠在此处为代词,指敲门声或敲门的人,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敲门声的接纳,但遗憾无人能理解或欣赏这种声音背后的情感或意义,后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多病而对惊扰的畏惧,希望敲门声能停止,以维护内心的平静。

赏析

这首诗以日常生活中的敲门声为引子,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前两句通过“不嫌渠”与“但恨无人领”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敲门声的复杂情感,既接纳又遗憾,后两句则通过“畏惊如畏虎”的夸张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年老多病、渴望宁静的心境,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杨万里诗歌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生活经历有关,杨万里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疾病缠身,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可能促使他写下了这首诗,通过敲门声这一日常细节,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墨客在面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困境时的一种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