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材细织含风漪,蝉翼新裁云碧帷。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绮窗梦语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笛材细织含风漪,蝉翼新裁云碧帷。

月影幽幽透绮户,花香淡淡入帘帏。

梦回何处烟波渺,心寄何方柳絮飞。

一曲清歌人未醒,半窗幽梦夜微霏。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抒情,真挚自然,多用白描手法,清新隽永,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译文

用细竹编织的窗帘仿佛蕴含着风的波纹,新裁剪的轻纱如同蝉翼,颜色如同碧云般美丽,作为室内的帷幔,月光幽幽地透过雕花的窗户,淡淡的花香飘入帘内,梦中不知回到了哪里,眼前烟波浩渺,心又寄托在何方,柳絮随风飘散,一曲清歌响起,人还未从梦中醒来,半窗的幽梦在夜色中微微飘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室的雅致与夜晚的静谧,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首联“笛材细织含风漪,蝉翼新裁云碧帷”以物喻情,通过窗帘和帷幔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颔联“月影幽幽透绮户,花香淡淡入帘帏”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美好,颈联“梦回何处烟波渺,心寄何方柳絮飞”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漂泊之感,尾联“一曲清歌人未醒,半窗幽梦夜微霏”以清歌与幽梦作结,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居室的雅致与夜晚的静谧,通过窗帘、帷幔、月影、花香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诗人以物喻情,将内心的情感世界寓于景物之中,使得诗歌的意境深远而含蓄,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象征等手法,如“笛材”与“蝉翼”的对比,“烟波渺”与“柳絮飞”的象征,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纳兰性德仕途不顺、情感受挫的时期,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纳兰性德在仕途上并未得到应有的重用,而在情感上又经历了多次挫折,这种种不如意使得他内心充满了迷茫与漂泊之感,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居室的雅致与夜晚的静谧,以及内心的迷茫与漂泊,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人也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寻求心灵的慰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