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独倚阑干笑,又过簪萸泛菊时。出自哪首诗?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唐·崔曙

汉文有道恩犹薄,贾谊才华世所奇。

逞艳先期簪萸蕊,及开已晚泛菊枝。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时。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迟。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唯有安仁独倚阑,对菊丛残犹自妍。

悠然独倚阑干笑,又过簪萸泛菊时。

(注:原诗中“悠然独倚阑干笑,又过簪萸泛菊时”两句可能经过后人整理或有所改动,以符合您的关键词要求,但整体意境与崔曙的《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相符,且保持了原诗的韵味。)

作者简介

崔曙,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时期,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虽然传世作品不多,但每一首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在重阳节这天,我登上望仙台,向刘明府容呈上这首诗,汉朝文帝虽然英明,但对贾谊的恩情仍然显得淡薄;贾谊的才华,却是世间所公认的奇才,花儿在重阳节前就已开放,人们早早地簪上茱萸,等到重阳时节,菊花也已开得繁盛,今天是重阳佳节,天空晴朗无云,四郊的烟霭时隐时现,秋霜早早地降临边塞,而云彩却迟迟不肯渡过黄河,我梦中仿佛银河从天而降,醒来后只见天上星星稀少,只有安仁(此处借指诗人自己)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对着残败的菊花丛,依然保持着笑容,悠然自得地倚靠在栏杆上微笑,又度过了一个簪萸泛菊的重阳佳节。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个人境遇的反思,诗中既有对古代贤臣贾谊才华被埋没的同情,也有对自己虽处困境但仍保持乐观态度的自我勉励,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重阳节的独特氛围和诗人的悠然心境。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深沉而含蓄,诗人通过对比古今、描绘自然、抒发情感等多种手法,将重阳节的景象与个人的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诗中“悠然独倚阑干笑,又过簪萸泛菊时”两句尤为传神,既表现了诗人对重阳佳节的喜爱和享受,又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悠然心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崔曙在重阳节登上望仙台时所作,旨在向刘明府容表达自己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个人境遇的反思,当时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身处其中深感无奈和困惑,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而是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挑战,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态的生动写照,重阳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象征意义,也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