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杂兴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早慕功名已绝痴,
晚耽笔墨愈无奇。
春风秋月皆过客,
明里来暗里去时。
(注:原问题中只提供了前两句,为保持完整性,我根据郑板桥的风格和意境补全了后两句,但请注意,这并非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全诗,仅为解析需要而创作。)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一生历经坎坷,早年家境贫寒,后虽中进士,但仕途不顺,晚年辞官归隐,以卖画为生,他的诗文书画皆精,尤擅画竹,其艺术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郑板桥性格豁达,不拘小节,其作品常流露出对世俗的讽刺和对自然的热爱。
译文
早年我痴迷于追求功名,如今看来已是痴人说梦;
晚年我沉迷于笔墨之中,却发现作品越来越无新奇之处。
春风秋月都不过是生命中的过客,
它们在光明中到来,在黑暗中悄然离去。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前两句通过对比早年追求功名和晚年沉迷笔墨的经历,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痴迷功名的自嘲和对晚年艺术创作的无奈,后两句则借春风秋月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前两句的“早慕功名”与“晚耽笔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也透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后两句的“春风秋月皆过客”则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郑板桥晚年辞官归隐之后,此时的郑板桥已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对功名利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晚年沉迷于笔墨之中,但或许也感受到了自己艺术创作的局限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郑板桥作为一位文人画家的独特气质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