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巾萧散饯馀龄,江左诸贤可乞灵。全诗是什么?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画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幅巾萧散饯馀龄,江左诸贤可乞灵。

百尺梧桐画半壁,自高其格要清轻。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自创“板桥体”,别具一格;绘画擅长兰竹,笔墨纵横,淋漓酣畅,其人格和艺术作品都充满了对世俗的批判和对自然的热爱。

译文

戴着幅巾,神情萧散地送别晚年时光,向江左(指江南地区)的诸位贤士祈求灵感,在画纸上,百尺高的梧桐只画了半壁,这是为了彰显其品格的高洁与轻盈。

释义

“幅巾萧散饯馀龄”:诗人以幅巾裹头,表现出一种洒脱不羁的形象,同时也在送别自己的晚年时光,寓意着对人生的淡然态度。

“江左诸贤可乞灵”:向江南地区的贤士们祈求灵感,这里的“江左诸贤”既是对古代文人墨客的敬仰,也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百尺梧桐画半壁”:在画中,百尺高的梧桐树只画了半壁,这种构图方式不仅新颖独特,更寓意着诗人追求的是一种高洁而轻盈的艺术境界。

“自高其格要清轻”:诗人通过这幅画,表达了自己对艺术品格的追求,即要高洁而轻盈,不随波逐流,保持自己的独立和清高。

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题在自己画作上的一首诗,通过描绘自己与画作的互动,表达了诗人对艺术、人生和文化的深刻思考,诗中“幅巾萧散”的形象,展现了诗人的洒脱与不羁;“江左诸贤可乞灵”则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百尺梧桐画半壁”的构图方式新颖独特,寓意深远;而“自高其格要清轻”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艺术品格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已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对人生和艺术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通过这幅画作和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艺术、人生和文化的独特见解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郑板桥作为一位文化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和文化传承,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