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感
朝代:南宋
作者:陆游
书生岁恶甘藜苋,志士时平死草莱。
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在年景不好的时候,书生甘愿吃粗劣的野菜(藜苋);而在时局平稳的时候,有志之士却往往默默无闻地死在乡间田野,世间万事都不如身体健康来得重要,人的一生中最应当珍惜的就是少年时光。
释义
首句“书生岁恶甘藜苋”描绘了书生在经济困难或社会动荡时期,甘愿过清贫生活的态度,次句“志士时平死草莱”则表达了志士即使在和平时期,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如不被重用、理想无法实现等)而默默无闻地死去,强调了志士的遭遇与命运的不公,后两句“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与升华,强调了身体健康与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深刻揭示了书生与志士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不同命运,前两句通过“岁恶”与“时平”的对比,展现了书生与志士在逆境与顺境中的不同选择与生活状态,后两句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化与升华,强调了身体健康与珍惜时光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表达了诗人对书生与志士命运的同情与感慨,也寄寓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内忧外患不断,诗人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多次科举不第,仕途坎坷,晚年更是退居家乡,过着清贫的生活,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既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与批判,通过对比书生与志士的不同命运,诗人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与无奈,同时也寄寓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