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皎然
出门行罢还无事,借得丹经手自抄。
岩下松风长似籁,水边高柳欲侵檐。
白云深处人稀到,绿竹丛边日渐斜。
此地幽居应未足,君恩犹欲谒丹霞。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人均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题材广泛,风格清丽闲淡,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是唐代著名的诗僧之一。
译文
出门行走一番归来后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于是借来炼丹的经书亲手抄写,山岩下的松风阵阵,如同天籁之音,水边的柳树高耸,枝叶几乎要触碰到屋檐,白云缭绕的深处人迹罕至,绿竹丛生的地方太阳已经西斜,这样幽静的地方隐居生活应该还未满足,但君王的恩泽仍让我有谒见丹霞道士的念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以及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事务的淡泊,首联写诗人出门归来后无事可做,便借来丹经抄写,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颔联和颈联通过描写山居环境的清幽,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心境,尾联则表达了诗人虽然享受隐逸生活,但仍不忘君恩,有谒见道士的念头,显示出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居环境的清幽、闲适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通过借抄丹经、谒见道士等举动,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事务的淡泊,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皎然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期,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促使他选择了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事务的淡泊,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借抄丹经、谒见道士等举动,也透露出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兴趣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