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苦问春深浅,陌上吹萧已卖饧。出自哪首诗?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附加句(注:此句并非原诗内容,但根据关键词提供,或可视为类似意境的衍生或后人附会)

不须苦问春深浅,陌上吹箫已卖饧。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巨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西)人,贞元二年(786)进士,官至司封员外郎、凤翔少尹、河中少尹,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王建等人交好,甚受尊重,其诗风清新自然,尤擅绝句,多写山水景物及友情酬赠之作,在唐诗中别具一格。

译文

(原诗部分)

诗人最喜爱清新之景在这新春时节,绿柳刚刚露出嫩黄,尚未均匀分布,如果等到皇家园林中的花儿开得像锦绣一般,出门赏花的人就会挤满道路。

(附加句)

不必苦苦追问春天到了何种程度,看那田间小路上吹箫卖糖的小贩,便知春意已浓。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早春时节绿柳初黄、春意渐浓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未来繁花似锦景象的期待与想象,附加句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到来,通过吹箫卖糖的小贩这一生活细节,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赏析

原诗以“诗家清景在新春”开篇,直接点明主题,即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接着通过“绿柳才黄半未匀”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早春时节柳树初吐嫩芽、色彩尚未均匀的独特美感,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手法,将早春与盛春进行对比,突出了早春的清新与宁静,以及盛春时节的热闹与喧嚣,附加句则以一种更为生活化的视角,将春天的气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得春天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杨巨源早年为官期间,当时他或许正身处一个相对宁静、闲适的环境中,有机会细细品味春天的美好,诗人通过对早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憧憬,附加句虽非原诗内容,但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春天的气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感受与体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