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愁正得酒排去,草色直疑烟染成。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

唐·韦庄

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

客愁正得酒排去,草色直疑烟染成。

晴碧远连云树渺,暮寒微入酒樽轻。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的衰落与五代的动荡之中,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情感,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忽然感觉到春天的脚步变得迟缓,野外的梅花和山杏在暗暗地绽放芬芳,客居他乡的忧愁正好被美酒驱散,眼前的草色仿佛是被烟雾染成一般,晴朗的天空下,碧绿的远方与云树相连,显得渺远无际;傍晚的寒意微微侵入酒杯,让酒意更加轻柔,人生的漂泊就像冰层下的流水,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却很少有人察觉。

释义

客愁正得酒排去:指诗人身处异乡,心中的愁绪被美酒暂时排解。

草色直疑烟染成:形容春天的草色鲜绿,仿佛是被烟雾轻轻染就,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的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首联以“东风景渐迟”引出春天的到来,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颔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愁绪与借酒消愁的心情,同时以“草色直疑烟染成”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春天草地的美丽与朦胧,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春日远景,云树相连,暮寒轻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尾联则以“浮生恰似冰底水”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漂泊无定的感慨与无奈。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诗人自身也经历了多次流离失所,对人生的无常与漂泊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很可能是在某个春日,诗人独自面对自然景色,心中涌起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时所作,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与个人的愁绪,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