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宋·陆游
自笑何曾总无事,枉教人道闭柴关。
浮生已付千峰外,剩日惟消一径间。
新涨绿波侵钓石,密垂红蕊拂书窗。
闲居自适君知否,不是逃名即避喧。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我自笑何时曾真正无事可做,枉费他人说我闭门隐居,我的一生已经交付给了千山万水之外,剩下的日子只消在一条小径间度过,新涨的绿水漫过了钓鱼的石头,密密的红蕊轻拂过书窗,你可知我闲居自得其乐的原因,不是为了逃避名声就是避开喧嚣。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在山居生活中的闲适与自得,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首联“自笑何曾总无事,枉教人道闭柴关”以自嘲的口吻开篇,说明自己并非总是无事可做,却被人误解为闭门隐居;颔联“浮生已付千峰外,剩日惟消一径间”则表达了他将余生寄托于山水之间,享受自然之美的情怀;颈联“新涨绿波侵钓石,密垂红蕊拂书窗”描绘了山居环境的优美与宁静;尾联“闲居自适君知否,不是逃名即避喧”则点明了闲居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逃避名声,而是为了避开喧嚣,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陆游在山居生活中的闲适与自得,诗人通过自嘲与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世俗误解的淡然态度,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诗中“浮生已付千峰外,剩日惟消一径间”一句,更是将诗人的心境与山水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高远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多次仕途的起伏与变迁,晚年时期更是因主张抗金而屡遭排挤与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隐居山林,过上了闲居自适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山居期间所作,通过描绘自己的山居生活与心境变化,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晚年时期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