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矣耆年罢送迎,喜闻革履下堂声。全诗是什么?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贺新郎·寿蜀帅

宋·魏了翁

久矣耆年罢送迎,喜闻革履下堂声。

只今汉水横陈处,已是胡尘欲暗明。

天入沧浪应更远,路经滟滪更须平。

何时得见中兴颂,尽洗前羞复旧京。

作者及朝代

作者:魏了翁(1178年-1237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书法家、诗人,他学识渊博,著作丰富,在理学上有很高的成就,是南宋“庆元党禁”后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政治上也有卓越的表现,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等职,致力于整顿吏治、兴办教育、改善民生。

译文

早已年迈不再参与迎来送往的繁忙,今日却高兴地听到革履下堂的声音(指蜀帅归来),如今汉水横流之处,本应是胡尘弥漫、局势不明,但有了蜀帅的归来,局势有望好转,天边的沧浪之水或许更加遥远,但前行的道路经过滟滪堆(长江三峡中的一处险滩)也需更加平稳,何时才能看到中兴的颂歌,洗尽前耻,收复旧京呢?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述蜀帅归来的喜悦,表达了对国家中兴的期盼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首句“久矣耆年罢送迎”反映了作者年迈且不再参与政务的现状,次句“喜闻革履下堂声”则表达了听到蜀帅归来消息的喜悦,下片则通过描绘汉水和滟滪堆等地理景观,暗示了国家局势的艰难和需要英雄人物来力挽狂澜的紧迫性。

赏析

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上片通过“久矣耆年罢送迎”与“喜闻革履下堂声”的对比,突出了蜀帅归来的重要性;下片则通过描绘汉水和滟滪堆等地理景观,暗示了国家局势的艰难和需要英雄人物来力挽狂澜的紧迫性,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政治腐败和民不聊生的现象,魏了翁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国家命运深感忧虑,当他得知蜀帅归来时,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盼,于是创作了这首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这首词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心声,也展现了魏了翁作为一位爱国者和理学家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