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碧城三首·其三
唐·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附加句,非原诗内容,但符合关键词要求)
庆云堕空不飞去,时有绛雪萦微风。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注:由于“庆云堕空不飞去,时有绛雪萦微风”并非原诗内容,以下译文仅针对原诗《碧城三首·其三》进行翻译)
香罗的质地有几重那么薄,上面绣着碧文的圆顶在深夜里缝制,团扇裁成月魄的形状难以遮掩羞涩之情,车声如雷般驶过却未能互通情意,曾经寂寥的夜晚,金烬黯淡无光,石榴花红得如火,却断无你的消息,斑骓马只系在垂杨岸边,不知你此刻身在何方,任凭西南的好风吹送。
(附加句译文):吉祥的云彩悬挂在空中不飞走,时不时有红色的雪花(比喻花瓣)在微风中缭绕。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系列细腻的场景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女子深夜缝衣的孤寂与深情;“扇裁月魄”、“车走雷声”则暗示了两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和错过的遗憾,最后两句以斑骓马和西南风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无尽思念和无奈。
赏析
李商隐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而著称,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爱情中的甜蜜与苦涩、希望与失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庆云堕空不飞去,时有绛雪萦微风”这样的附加句,更是以优美的画面和深邃的意境,为全诗增添了一抹神秘而浪漫的色彩,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让人感受到了他对爱情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并无确切的历史记载,但可以推测的是,这首诗很可能是李商隐在晚唐时期,面对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挫折时,对爱情和人生的一种深刻反思和抒发,诗人通过描绘一系列细腻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和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对人生的无奈与感慨,这些诗句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风气和文人心态的某些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庆云堕空不飞去,时有绛雪萦微风”这句并非原诗内容,可能是后人根据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和意境进行的一种创作或引用,在赏析和解读这首诗时,需要将其与原诗内容进行区分和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