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荔枝香近
宋·苏轼
海北天西,上头曾住,闻见一般香。
龙焙一尝端可去,无心更为荔枝留。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译文
在海北天西的岭南之地,我曾居住过,那里的荔枝香气与我所闻见的一般无二,一旦品尝了皇帝御赐的龙焙茶,我便可以离去,再也没有心思为了荔枝而停留。
释义
海北天西:形容岭南之地遥远。
上头曾住:指苏轼曾被贬谪至岭南居住。
龙焙:宋代贡茶名,指皇帝御赐的茶叶。
端可去:表示可以离去,不再留恋。
赏析
这首《荔枝香近》以荔枝为引子,表达了苏轼对人生选择的豁达态度,首句“海北天西,上头曾住,闻见一般香”描绘了岭南之地的遥远与荔枝的香气,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龙焙一尝端可去,无心更为荔枝留”则通过对比,展现了苏轼对御赐龙焙茶的珍视与对荔枝的淡然,龙焙茶作为皇帝御赐之物,象征着朝廷的恩宠与认可,而荔枝则代表了岭南的世俗诱惑,苏轼在品尝了龙焙茶后,毅然决定离去,不再为荔枝所留,表现出他对人生追求的坚定与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谪至岭南期间,在岭南,苏轼虽然身处逆境,但并未因此消沉,反而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他品尝了当地的荔枝,感受到了岭南的独特风情,但并未因此留恋忘返,当皇帝御赐的龙焙茶送到时,苏轼更是坚定了离去的决心,表现出他对人生追求的执着与超脱,这首词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以荔枝为引子,抒发自己人生感慨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