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因食少妨高卧,晚忆茶甘作远游。的释义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杂兴

唐·白居易

早因食少妨高卧,晚忆茶甘作远游。

门巷萧条长绿苔,家僮老病可相忧。

朝眠因客起常晚,饭罢寻僧话久留。

窗下日长宜静读,壶中茶满要闲游。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风光等多个领域,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早晨因为吃得少而难以安卧,晚上又想起茶的甘甜而萌生远游的念头,门巷里长满了青苔,显得萧条冷清,家中的老仆人又病弱不堪,让人担忧,早晨常常因为客人的到来而起得很晚,饭后便去寻找僧人聊天,久久不愿离去,窗下的日子悠长,适合静静地读书,壶中的茶水满了,正适合悠闲地出游。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闲居时的生活状态,前两句“早因食少妨高卧,晚忆茶甘作远游”表达了诗人因食欲不振而难以安睡,又因怀念茶的甘甜而心生远游之念,后两句则具体描绘了闲居生活的场景:门巷萧条、家僮老病,但诗人依然保持着与客人的交往、与僧人的谈天,以及静读和闲游的爱好。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生活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白居易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细节,如食欲不振、门巷萧条、家僮老病等,但诗人并未因此消沉,反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与客人交往、与僧人谈天、静读闲游,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茶的喜爱和怀念,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闲居时期,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多次贬谪和升迁的波折,在晚年闲居期间,他逐渐放下了对功名的追求,转而专注于文学创作和内心修养,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闲居生活的感悟和体验,通过描绘闲居生活的细节和表达内心的感受,诗人展现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早因食少妨高卧,晚忆茶甘作远游”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非常出彩,但整首诗才更完整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在赏析和解读时,需要将其放在整首诗的背景和语境中进行理解和分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