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行
唐·张继
冷云黯黯朝横栈,红叶萧萧夜满船。
野径幽深人迹少,秋山苍翠鸟声喧。
作者及朝代
张继,唐代诗人,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约唐代宗李豫大历中前后),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作者简介
张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与皇甫冉交,情契甚厚,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然铨选落第,归乡,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七六二年)冬,因避朱泚之乱,张继流寓吴地,写有《阊门即事》一诗,大历年间,张继为检校祠部员外郎,又为洪州(今江西南昌)盐铁判官,也曾游历江南各地,张继的诗,多是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多为五七言律诗、绝句,枫桥夜泊》最为著名,诗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译文
清晨时分,冷云沉沉地笼罩着横亘的山栈;夜晚来临,红叶萧萧地飘落在满船之上,野间小路幽深曲折,行人稀少;秋日的山峦苍翠欲滴,鸟鸣声此起彼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行旅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冷云黯黯朝横栈”以冷云和横栈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晨的清冷和孤寂氛围;次句“红叶萧萧夜满船”则以红叶和满船的意象,描绘出夜晚的萧瑟和凄清,后两句“野径幽深人迹少,秋山苍翠鸟声喧”则进一步通过野径、人迹、秋山和鸟声的描绘,展现出秋日的宁静和生机。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行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感悟,首句“冷云黯黯朝横栈”以冷云和横栈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晨的清冷和孤寂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红叶萧萧夜满船”则以红叶和满船的意象,描绘出夜晚的萧瑟和凄清,与首句形成鲜明的对比,后两句“野径幽深人迹少,秋山苍翠鸟声喧”则通过野径、人迹、秋山和鸟声的描绘,进一步展现出秋日的宁静和生机,使全诗在清冷和萧瑟中透露出一种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韵律。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继在秋日行旅中创作的,当时,他或许正独自一人在旅途中漂泊,面对秋日的清冷和萧瑟,心中充满了孤独和感慨,他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将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充满秋意和生命力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感悟,也表达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