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行池面红云散,鹊起枝头绛雪飞。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盛景

宋·杨万里

鱼行池面红云散,鹊起枝头绛雪飞。

风定池莲自在香,雨余林杏不胜肥。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理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0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作品语言平易自然,富有幽默情趣,被后人尊称为“诚斋体”。

作者简介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一代宗匠,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译文

鱼儿游动,搅散了池塘水面上如红云般的落花;喜鹊飞起,惊落了枝头上如同绛雪般的花瓣,风停下来,池塘中的莲花自在地散发着香气;雨过天晴,林中的杏花显得更加肥美娇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一幅生动活泼、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象,首句“鱼行池面红云散”通过鱼儿游动搅散落花,形象地表现了池塘水面的动态美;次句“鹊起枝头绛雪飞”则以喜鹊惊飞、花瓣飘落的场景,增添了画面的灵动与层次感,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风停雨后的宁静与美好,莲花香气四溢,杏花娇艳欲滴,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春日画卷。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日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美丽景色,诗人通过“鱼行”、“鹊起”等动态描写,以及“红云散”、“绛雪飞”等色彩鲜明的比喻,将自然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生活气息,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风定”、“雨余”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使得整首诗既有动感又不失柔美,诗人还通过“自在香”、“不胜肥”等词语,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杨万里在春日里游览自然景色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园林或乡村之中,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以及他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