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吴地春寒
唐·韦庄
吴地春寒花渐晚,北归一路摘香来。
云屏且掩黄昏月,水殿先迎晓日开。
鹦鹉学人语未了,燕子衔泥意难裁。
唯应清夜梦魂去,暗逐流萤绕石苔。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吴地的春天来得较晚,花儿也开得迟缓,我北归的路上,一路采摘着芬芳的花朵归来,黄昏时分,我暂且掩上绘有云纹的屏风,遮挡住那即将落下的月亮;清晨时分,宫殿前的水池边已经迎来了初升的太阳,鹦鹉学着人说话,话语还未说完,燕子衔着泥土,想要筑巢却心意难定,只有在清冷的夜晚,我的梦魂才能离去,暗暗地追逐着流萤,绕着长满青苔的石块飞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吴地(今江苏一带)经历春寒时节,花儿开得较晚的景象,以及他北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动物行为,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吴地春寒时节的景象,通过“花渐晚”这一细节,展现了春天的姗姗来迟,诗人北归途中,一路采摘芬芳,既是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诗中“云屏且掩黄昏月,水殿先迎晓日开”两句,通过对比黄昏和清晨的景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而“鹦鹉学人语未了,燕子衔泥意难裁”两句,则通过动物的行为,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最后两句“唯应清夜梦魂去,暗逐流萤绕石苔”,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在清冷夜晚中孤独无依的心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离开了熟悉的吴地,北归途中感慨万千,诗人通过描绘吴地春寒时节的景象和自己北归途中的所见所感,寄托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这首诗也展现了韦庄作为“花间派”词人的细腻情感和敏锐观察力,以及对自然美景和生活的热爱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