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草堂夜思
唐·韦庄
角声唤起东归梦,十里平湖一草堂。
月照孤舟宿苇岸,风吹落叶满山冈。
寒灯寂寂人千里,秋意萧萧夜更长。
欲问归期何处是,天涯芳草正茫茫。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韦庄虽有多首描写草堂与归思的诗篇,但本诗内容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中。)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其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韦庄在词坛上的成就尤为突出,对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译文
号角声唤醒了诗人东归的梦境,眼前是十里宽的平湖旁那座简陋的草堂,月光照耀着停泊在芦苇岸边的小船,秋风吹落树叶,铺满了远处的山冈,寒夜里,孤灯寂寂,思念的人远在千里之外;秋意萧萧,使得这漫长的夜晚更加凄凉,想要询问归期在何方,只见天涯芳草无边,归途茫茫。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一幅秋夜草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归期未定的无奈,诗中“角声唤起东归梦”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十里平湖一草堂”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后四句进一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孤舟、落叶、寒灯、秋意等,加深了这种思乡与孤独的情感。
赏析
本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首联“角声唤起东归梦”以号角声为引子,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思乡情感的梦境之中;颔联“月照孤舟宿苇岸,风吹落叶满山冈”则以月、舟、风、叶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秋夜景象,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颈联“寒灯寂寂人千里,秋意萧萧夜更长”则从视觉和感觉上加深了这种孤寂与思念;尾联“欲问归期何处是,天涯芳草正茫茫”则以问句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归期未定的无奈与迷茫。
创作背景
(由于本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基于诗意和韦庄生平的推测)
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与五代的更迭,战乱频仍,流离失所,这使得他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与向往,本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漂泊异乡、思念家乡之时,在秋夜的草堂中,诗人被号角声唤醒,思绪万千,回忆起远方的家乡,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诗篇,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