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艇空怀菱蔓滑,冰盆谁弄藕丝长。的释义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浣溪沙·荷风送香气

宋·苏轼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野艇空怀菱蔓滑,冰盆谁弄藕丝长,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香。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译文

荷花送来阵阵清香,竹叶上的露珠滴落发出清脆的声响,想要取出鸣琴弹奏一曲,却遗憾没有知音来欣赏,野外的小艇空自怀念着菱蔓的滑腻,冰清的水盆中又有谁来摆弄那长长的藕丝呢?露水洗涤过的荷叶如同玉盘,金殿显得更加清冷,微风吹动着罗带,锦城弥漫着荷花的香气。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夏日荷塘的宁静与美好,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知音的情感,上片通过“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荷塘的清新与宁静;下片则通过“野艇空怀菱蔓滑,冰盆谁弄藕丝长”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荷塘的美景,同时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上片通过“荷风”、“竹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为下片的抒情做好了铺垫,下片则通过“野艇”、“冰盆”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与无奈,情感真挚而深沉,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在仕途不顺、知音难觅的背景下,苏轼通过描绘夏日荷塘的美景来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他借助荷花、竹子等自然意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与脱俗,同时通过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来抒发内心的苦闷与无奈,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他在逆境中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