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宋·陆游
十年倦客明双眼,五月游人换夹衣。
路入云峰千叠翠,水随山势万重飞。
溪边古寺钟声远,林外斜阳鸟影归。
莫道此中无胜境,何须远游觅芳菲。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作为漂泊十年的倦客,我的双眼已经看尽了世间的繁华与沧桑;五月的时节,游人们纷纷换上了轻便的夹衣,我行走在山路之中,只见山峰层峦叠嶂,翠绿欲滴;溪水随着山势蜿蜒流淌,飞瀑重叠,溪边古老的寺庙传来悠远的钟声,林外的夕阳下,鸟儿归巢的影子渐渐模糊,不要说这里没有美丽的风景,何必远行去寻找那所谓的芳菲呢?
释义
首联“十年倦客明双眼,五月游人换夹衣”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的疲惫和对季节变换的敏锐感知,颔联“路入云峰千叠翠,水随山势万重飞”描绘了山行的壮丽景色,山峰翠绿,水势湍急,颈联“溪边古寺钟声远,林外斜阳鸟影归”则通过古寺的钟声和林外的夕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尾联“莫道此中无胜境,何须远游觅芳菲”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美和对远游寻景的否定。
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诗中既有对壮丽山水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漂泊的感慨,诗人通过“十年倦客”和“五月游人”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和对自然美景的珍视,诗中的景物描写也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坎坷,他曾在朝廷任职,也曾在地方为官,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晚年时期,他更是多次被贬谪到偏远地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在山行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从而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哲理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也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