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祠遇神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古祠深掩碧山隈,我游故祠九顿首。
松风瑟瑟寒云起,夜遇神君了非梦。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小官职,但才华横溢,擅长诗文,尤其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古老的祠堂深藏在碧绿的群山之中,我前来游览这座祠堂,恭敬地行了九次叩拜之礼,周围松风瑟瑟作响,寒冷的云朵悄然升起,夜晚时分,我仿佛在梦中遇见了神秘的神君,但这一切又如此真实,并非虚幻之梦。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一座古老祠堂的情景,诗人对祠堂充满敬意,通过“九顿首”这一动作表达了自己的虔诚之心,在游览过程中,诗人感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幽静与神秘,夜晚时分更是仿佛遇到了神君,这一经历让诗人感到既惊奇又兴奋。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古老祠堂的敬仰之情和对神秘自然的敬畏之心,首句“古祠深掩碧山隈”点明了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幽静环境,为全诗奠定了神秘的基调,次句“我游故祠九顿首”通过诗人的动作,表达了他对祠堂的虔诚和敬意,后两句“松风瑟瑟寒云起,夜遇神君了非梦”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神秘经历的叙述,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神秘的探索,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古代文化和神秘自然的兴趣有关,在唐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览古迹、探寻神秘,以此作为自己创作的灵感来源,李中也不例外,他通过游览这座古老祠堂,感受到了其中的神秘氛围和深厚文化底蕴,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诗人也可能在游览过程中遇到了某些难以解释的现象或经历,这些经历成为了他创作这首诗的重要素材。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老祠堂的敬仰之情和对神秘自然的敬畏之心,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文学魅力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