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春来、只有杨花和恨,向东风满。全诗是什么?

小编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清平乐·春晚

宋·王安石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叹春来、只有杨花和恨,向东风满。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伤时,多寓政治理想和抱负于其中,笔力劲健,境界阔大而情调哀伤,风格遒劲而辞语质朴,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临川先生文集》等。

译文

怎么想办法也留不住春天,白白浪费了多少黄莺的婉转啼鸣,满地都是脏污的红锦落花,是昨夜一场风雨的侵凌。

小怜姑娘刚刚弹起琵琶,拂晓她思绪万千萦绕心间天涯,她不肯进入那画堂朱户,只感叹说:春天来时,只有柳絮漫天飞扬,心中充满了怨恨,随风飘散。

释义

这首词上片写暮春时节,狂风骤雨过后,残败凋零的景象;下片写歌女不愿献艺,借以抒发词人的满腹愁绪,全词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通过风雨、落花、杨花以及琵琶女等意象,寄托了词人的满怀愁绪和政治上的失意情怀。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叙事议论,全词融情于景,意境悲凉愁苦,借风雨落花抒发词人满腹的愁绪,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政者的不满。

上片起首两句,先写留春不住,继写莺语空忙,用凄婉的笔触和角度,抒发一种悲凉的惜春情绪,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政者的不满,接着写风雨后的满园零落景象,以残红狼藉喻官场倾轧,以宫锦被污指荣名被玷,寄托深远。

下片写歌女小怜弹琵琶,寄托词人的身世之感。“不肯画堂朱户,叹春来、只有杨花和恨,向东风满。”这几句是说,歌女小怜弹了一会儿琵琶后,心里充满了哀怨,再也不肯走进权贵们的画堂朱户中去献艺,只是叹息着:春天来了,只有柳絮杨花饱含愁恨,漫天飞舞,这几句,词人借歌女之口,写出自己的满腹愁绪,寓有深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词大约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暮春,当时,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他经历了两次由极而衰的剧变,对政治感到失望,心情极为忧郁,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寄托了词人的满怀愁绪和政治上的失意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